回聲2024|科技領航,勾勒文旅產業(yè)新藍圖

2025/1/6 18:49:52 BETTE Views:


從旅游景區(qū)運用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XR(擴展現實)等數字技術手段,讓歷史遺跡、自然景觀和民俗文化得以生動再現,到職業(yè)院校通過設立專業(yè)課程、開展實踐教學、建立校企合作機制等方式,為行業(yè)培養(yǎng)高素質新型人才,過去一年,科教工作對文化和旅游業(yè)賦能作用日益凸顯,為文旅融合發(fā)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新技術,新體驗

當前,新技術正成為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勁引擎,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新場景、新體驗。很多藝術院團、文博場館、旅游景區(qū)、藝術科研機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積極融合數字技術,為觀眾和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立體化的體驗。

新國風環(huán)境式戲劇、全新觀念演出、XR數字戲劇、沉浸戲劇主題公園……在舞臺演藝領域,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正悄然改變演藝產品的面貌。2024年6月,我國首部XR數字戲劇《麥克白》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成功首映。該劇摒棄傳統(tǒng)的實景舞美,用數字科技為觀眾呈現全新的虛擬世界。在XR技術的助力下,演員的表演與虛擬場景實現了無縫銜接,突破了物理空間的限制。

依托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推動,線上直播、指尖劇院、云劇場等新型線上演藝形態(tài)不斷涌現。這不僅讓更多優(yōu)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還極大地拓展了演藝空間,催生了新穎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表達方式。2024年4月,話劇《蘇堤春曉》在國家話劇院首演。演出中,國家話劇院巧妙利用“第二現場”的傳播方式,以信息化手段實現多地同步播放,將上海、成都、南京、深圳、杭州和烏鎮(zhèn)6座城市緊密相連。

打造集數據采集、智慧融合、互動展示、活化利用于一體的智慧展廳,讓前沿數字技術與古老文物聯動,助力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首個數字展覽“數說犀尊”中,80%以上的展陳內容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增強現實等數字技術進行呈現。通過數字化手段,文物的細膩高清細節(jié)和科研成果得以直觀展示,使觀眾從視覺、聽覺、觸覺以及互動思考等維度感受文物所承載的深厚價值。

新需求,新服務

從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圖典資源庫”上線發(fā)布,推動古籍服務方式、技術應用和活化利用創(chuàng)新,到中國美術館的“墨韻文脈全景虛擬展廳”通過3D建模和虛擬導覽技術,生動展示八大山人、石濤等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再到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開發(fā)的“《看見魯迅》——北京魯迅故居AR實景重現”提供了文化、藝術與科技融合的展覽體驗方式,為游客帶來新的藝術體驗和文化之旅。過去一年,很多公共文化機構、藝術科研機構探索完善公共服務智慧化建設,以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這些機構能夠更精準地感知用戶的文化需求,從而迅速適配服務,實現智慧化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的持續(xù)突破。

隨著我國智慧旅游進入加速發(fā)展階段,智慧旅游服務變得越來越便利,極大地提升了旅游體驗感。過去一年,各地積極探索,不斷推出沉浸式旅游產品和創(chuàng)新服務,為游客帶來更多驚喜。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運用多維演示技術,結合聲光電和多媒體技術,配合原有球形觀演空間,打造了360°旋轉斜坡式觀眾看臺,營造出“大全景式”《平津戰(zhàn)役》多維演繹過程,有效增強了觀眾的體驗感。在峨眉山景區(qū)“數游峨眉”體驗中心,游客利用VR、裸眼3D、全息成像等“5G+互動”技術,沉浸式體驗峨眉山日月交替、星移斗轉、四季更替的浪漫,身臨其境地感受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魅力。全景式沉浸戲劇主題公園“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綜合運用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搭建景區(qū)數字化智慧旅游網絡平臺,實現景區(qū)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營銷。

新平臺,新人才

文旅科技創(chuàng)新產品不斷涌現,復合型人才是關鍵推動者。從北京舞蹈學院成立舞臺美術系,主動開辟“舞臺+科技”的教育新賽道,到青島酒店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和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合作共建的青島旅游大數據中心正式落成并投入運營,過去一年,為培養(yǎng)既懂數字技術又能將數字技術與文旅融合的復合型人才,眾多相關職業(yè)院校積極開發(fā)智慧旅游課程,結合文旅產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調整課程內容。通過數智文旅大數據平臺、文旅產業(yè)數字化平臺、智慧游客服務系統(tǒng)等實踐平臺,引入案例化、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產教融合模式,推動校企聯合科研創(chuàng)新。加速科技成果向文旅產業(yè)的轉化與應用,助力文旅高質量發(fā)展。

展望未來,隨著更多文旅科技成果加快落地,以及更多具備跨學科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文旅復合型人才不斷涌現,將匯聚起一股強大的合力,推動文旅科技創(chuàng)新蓬勃發(fā)展。

來源:《中國文化報》